菁菁博客首页 > 兴趣爱好 > 《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简介:《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历时几十年完成的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可以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合称中医四大经典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内容简介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通过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来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而归纳出来的。在辨证时还联系病人体质以及致病因素的强弱。六经论治是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六经理论引出,而通过张仲景的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张仲景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病理生理的变化现象,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加以综合、分析,用三阳经、三阴经的名词,归纳成为六个证候类型。

《伤寒杂病论》原著十六卷,成书于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后原书失散,经晋代名医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这两本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天看到《伤寒杂病论》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其中《伤寒论》制定了22篇、397法,立113方;《金匮要略》制定了25篇,立262方。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总结了我国在公元3世纪以前的医学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严密选择疗效可靠的方药,对掌握疾病的防治以及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承先启后作用。此后,历代很多医家对张仲景学说作了进--步的探讨,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钻研,有所发挥、有所前进,从而形成了祖国医学中的伤寒学派。

《伤寒杂病论》方药

《伤寒论》载方113方,《金匮要略》载方205方。书中不少有名方剂,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家沿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而且具有较高的疗效。故后世医家把《伤寒杂病论》赞誉为“方书之祖”,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伤寒论》113方名录

桂枝汤(一)
桂枝加附子汤(二)
桂枝加桂汤(三)
桂枝去芍药汤(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五)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六)
小建中汤(七)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八)
桂枝甘草汤(九)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十)
桂枝麻黄各半汤(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十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十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十四)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十五)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六)
桂枝加葛根汤(十七)
桂枝加芍药汤(十八)
桂枝加大黄汤(十九)

麻黄汤(一)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二)
大青龙汤(三)
小青龙汤(四)
麻黄附子细辛汤(五)
麻黄附子甘草汤(六)

葛根汤(一)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
葛根加半夏汤(三)

小柴胡汤(一)
大柴胡汤(二)
柴胡桂枝汤(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五)
柴胡加芒硝汤(六)

栀子豉汤(一)
栀子甘草豉汤(二)
栀子生姜豉汤(三)
栀子干姜汤(四)
栀子厚朴枳实汤(五)
栀子檗皮汤(六)
枳实栀子豉汤(七)

大承气汤(一)
小承气汤(二)
调胃承气汤(三)
桃核承气汤(四)
抵当汤(五)
抵当丸(六)
十枣汤(七)
大陷胸汤(八)
大陷胸丸(九)
小陷胸汤(十)
白散(十一)
麻仁丸(十二)

生姜泻心汤(一)
甘草泻心汤(二)
半夏泻心汤(三)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
附子泻心汤(五)
黄连汤(六)
黄芩汤(七)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八)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九)
旋复代赭石汤(十)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十一)

白虎汤(一)
白虎加人参汤(二)
竹叶石膏汤(三)

五苓散(一)
猪苓汤(二)
文蛤散(三)
茯苓甘草汤(四)

四逆汤(一)
四逆加人参汤(二)
通脉四逆汤(三)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
干姜附子汤(五)
白通汤(六)
白通加猪胆汁汤(七)
茯苓四逆汤(八)
四逆散(九)
当归四逆汤(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十一)

理中丸(一)
真武汤(二)
附子汤(三)
甘草附子汤(四)
桂枝附子汤(五)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六)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七)
芍药甘草附子汤(八)
桂枝人参汤(九)

赤石脂禹余粮汤(一)
炙甘草汤(二)
甘草干姜汤(三)
芍药甘草汤(四)
茵陈蒿汤(五)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
麻黄升麻汤(七)
瓜蒂散(八)
吴茱萸汤(九)
黄连阿胶汤(十)
桃花汤(十一)
半夏散及汤(十二)
猪肤汤(十三)
甘草汤(十四)
桔梗汤(十五)
苦酒汤(十六)
乌梅丸(十七)
白头翁汤(十八)
牡蛎泽泻散(十九)
蜜煎导方(二十)
猪胆汁方(二十一)
烧褌散(二十二)
[ 作者: linjingjing2022-6-11 ]